又是春和景明、万物勃发的3月,又是梦想起航、凝心聚力的时刻。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、意气风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,全国两会先后隆重召开,代表、委员聚焦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决策部署建真言、献良策。现摘取部分江苏侨界代表、委员参政履职情况。
大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
刘庆 丹麦归侨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
3月5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,同大家共商国是。许昆林、刘庆、单增海、魏巧、张大冬、吴庆文等代表先后作了发言。
“再次向总书记汇报,心情十分激动。”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发言时,围绕落实总书记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”“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”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”等重要指示要求,介绍了研究院近年来发展取得的成绩。
比如,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上,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,以企业技术需求为榜单全球张榜,对接达成合作400余项,合同额超12亿元。得知江苏万邦药业创新需求后,研究院精准对接专家团队,研发合成生物技术替代传统动物提取法,解决了高品质肝素钠制造难题。总书记对研究院取得的新成绩给予肯定。
在2020年8月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,总书记明确要求,长三角区域要“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”。在科技部指导下,一市三省合作成立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,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基础,按照“一套机制、一个团队、一体化管理”运行。目前,中心累计转移转化成果近9000项,其中长三角区域内转移近6500项。
“总书记要求江苏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,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责无旁贷、使命光荣。”刘庆表示,将持续深化区域协同创新,针对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更有针对性地集聚创新人才、组织技术攻关,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、塑造新优势。
加强顶层设计构建“金字塔式”人才体系
蒋立 南京市侨商联合会会长、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
作为来自环境科技企业的一名全国人大代表,我特别关注人才与创新。人才是创新的根基。企业与企业的竞争,某种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。而城市的高质量发展,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。
近年来,各城市之间“人才争夺战”日趋激烈,纷纷出台引才政策,优待力度层层加码,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。我认为,各个城市在大力度引进顶尖人才的同时,也要重视引得进、留得住社会基础性人才。我建议,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顶层设计、完善优化体制机制,一方面让广大基础性人才有条件扎根城市、安心工作,另一方面要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吸引更多一线研发人才。只有构建“金字塔式”的人才体系,才能迸发城市的创新活力,助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。
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
曹君利 徐州市侨联主席、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、麻醉学院院长
一步一履总关情,一言一语为民生。疾驰的高铁上,拥挤的候车室中,全国政协委员,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、麻醉学院院长曹君利一有空就打开电脑,继续修改完善提案。从熟悉的医疗领域到最高规格的参政议政平台,曹君利坦言“既紧张,又充满期待”。前不久他挤出时间走访调研了当地多家社区医院,希望提的建议更能说出群众的“心里话”——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,筑牢分级诊疗“网底”,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。
来源:新华日报、南京日报、南京广电网